学校部门
【“新时代好少年”十佳标兵】刘明达:乐于助人扬善举 点滴真情暖人心
作者:
来源:
校团委
访问量:
2024-01-19
助人为乐“新时代好少年”标兵
高二7班 刘明达

刘明达,共青团员,高二七班青志委员,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团委青志部副部长。在他心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不仅仅是志愿服务精神,更是自己人生长路上的行为准则。他说,这样八个字早已烙印在他心中,鼓励他成长,鼓励他将其不断发扬光大。奉献助人,助人而乐,友爱相处,互相进步,正是他生活中的缩影。
一、争做同学的“暖心人”,班级的“建设者”
日常的值日生,周五的大扫除,一些很难注意到的细小繁杂的细节,他总能捕捉到,并将其处理或完善。他常提醒值日生一些遗漏的环节,并有效帮助同学们在这方面的困惑和烦闷。“希望你的心情像这包糖一样甜!”他曾在一位郁郁寡欢的同学桌上放了一包奶糖,并这样写道。生活中刘明达同学很细腻,善于捕捉同学们的情绪变化,阴晴冷暖。他心里常常想,或许,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就足以温暖他人。他也经常做一个“倾听者”,听同学们诉说烦闷,成为他们的“坏心情垃圾桶”;他又是一个“鼓励者”,抓住同学们问题与矛盾的关键,不断沟通,鼓励同学保持好心情。他关注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并努力和班主任沟通;幕后支持并记录着同学们在博雅美育节、华一演说家、课本剧比赛、科技节中的精彩发挥,备忘录里记载的“2207生日记录”。他日常帮助同学打水、带饭,耳边常常听到“你人真好”“好感动”的夸赞;疫情期间他关注每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医务室,紫外灯,热水瓶...这些熟悉的地点与物品,是他多次助人的见证。教室后的柜子里,急救包以及各种药品的常备,是他为所有同学筑起最坚固的后盾。作为班级成员,他喜爱记录同学们的美好时刻,也常为展现更多不一样的风采而不断思索,正如他联欢会上新奇有爱的魔术。
作为团支部委员,他积极投身于团支部和班级的建设,参与到班规的建立中以及班级文化的发扬中,并参加了十余节班团会的主持或团班会记录,用实际行动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团会的开展。团支部工作手册始终由他保管并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内容,检查结果均为“良好”或“优秀”。在团支部中,与团支部委员共同努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优秀的环境,让无数同学深受感染,让他们的卓越能力与独特优势,在班级与学校中更好地展现了出来。在校团委中,他除了参与到志愿服务的筹划、认定单的填写,还帮助其他部门进行如团档的整理等工作。在本学期,他同新高一的团委成员们寻找工作中的不足并一同进步。

(校团委学生干部合影)
二、争做大家的“志愿者”,校园的“医疗兵”
超过40小时的校园志愿服务时长,数不胜数的“谢谢”让他沉浸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也正是他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的初心。图书馆,整理图书,理清书架,保持整洁;南门停车场,干净路面,扫除落叶,努力排除隐患;校园科技节、“薪火相传”公益活动,维持秩序,搬水送水,拾捡垃圾,保证活动顺利进展;迎新高一,热情表现,“送货上门”,介绍校园;教师公寓清洁打扫,扫托阶梯,修剪树木,美化环境,获得好评;同绣国旗,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学法指导,细心给居民朋友排忧解难...一次次志愿,都让他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与成就,“他们开心我就开心”他常常在志愿结束后这样想。作为青志委员,他也经常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在科技节上,7班同学志愿者占了全校志愿者的一半以上。“我挺开心,大家给力!”

(2023年8月,迎新高一志愿者)

(2023年5月,科技节志愿者)

(“一起绣红旗,关爱残疾人”、社区学习方法指导志愿活动)

(“教师公寓清扫”志愿活动)

(刘明达同学的《志愿服务认定单》)
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时隔三年重启,他代表校团委青志部,同团委老师、蓝望公益社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为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为运动员送水,补充能量,见证了“好汉’归来。

(武汉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刘明达是前排右二)
作为急救与保健选修课的学习委员,他学以致用,将课上所学到的有关“运动损伤”的知识付诸实践。在2023年秋季运动会中,他争取到“红十字志愿者”的名额,在校医的带领下,参与到给同学们进行外伤的消毒、扭伤的冰敷、抽筋的按压等工作中,常在终点处喊道“不要立即停下,不要大量喝水”,搀扶体力不支的运动员。两天的时间内他也虚心向医生们求教,体会急救其中的细节,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第二周的选修课上受到了校医和老师的一致称赞。他也说到,自己仍在努力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与实操体系,如提高对CPR术运用的熟练度和灵敏度,对海姆利克急救法、烧烫伤、摔伤等处理的标准度等等,同时也努力让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在年轻人中提高。

(参与运动会“红十字志愿服务”)

(“敏行”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合影)

(公益社会实践证书)
三、他争做人民的“活雷锋”,社会的“渡人者”
他参与到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加油一起成长”的公益活动中,为乡村儿童助力教育公平。他感慨:“那一张张自然的笑脸定有其中苦涩一面吧,我好像为孩子们搭建了认识世界的桥梁,挺好。”他也常为那些人间疾苦而共情,曾省下一些饭钱参与一些“爱心筹钱”。小学,他走入养老院,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美好的画像,让老年人感受到充满童真的温暖与真心;中学,他深入社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家庭搬重物,扔垃圾,为居委会建言献策。在老汉口,他帮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奶奶买包子;在医院,他为远行求医的家庭理清挂号流程;在街头,他撑起雨伞为上公交的行人遮雨,挪开盲道上的障碍...他心底的那份善良,在世人面前永存,让大家看到他的行为过后,与他同行。“希望让我这个少年,演变为千千万万个“我”,闯入所有人视野,帮助所需要的人们。”

(疫情期间,他写下的这篇文章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录入公众号,为激励一线作战的妈妈)
日常生活中,他喜欢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温暖的小细节,参加过三行诗比赛,楚才作文大赛等文学类比赛。喜欢创作的同时,希望用这些文字感染更多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上温暖的一角,又或是指出需要我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他也曾获得过湖北省英语口语比赛的三等奖,这激励着他,也让他坚信,语言并不是传递善意的障碍,世界一体,梦想着把奉献力量带向全世界。

(2023年12月他参与第二期“青马工程”课程)
他梦想步入医学学府,可能正与心底的这份助人力量、善良心灵有关;他积极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模范表率、堪当重任”的学生骨干;他愿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力求全面发展;他愿捍卫自己的誓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未来世界的引领者,需要千千万万个“好少年”的出现。我亦是这条道路上的行人。我们的人生在身前,不在身后,前路昭然,你我共济!”
获奖情况:
2022-2023学年度武昌区“优秀学生团员”
2020年度华师大“优秀共青团员”
2021年度华师大“优秀共青团员”
2020-2021学年度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学习标兵”
2022-2023学年度华中师大一附中“优秀团员”
2022-2023学年度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园服务之星”
2023年华中师大一附中运动会“最佳志愿者”

(获奖情况)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