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

熊效华

来源:

访问量:

2014-12-23

负责人:甘祥生  熊效华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

1、研究的背景。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是国家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养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高校选拔具有一定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一流名校、基础教育的领跑者,华中师大一附中素来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能力更有责任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对学生而言,自主招生为他们进入自己心仪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深受欢迎。

2、现状分析。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受优惠政策,一般来说,考生的高考成绩须高于其所在省(区市)试点高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降分优惠在20—30分,最高60分。清华大学出台了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明确表示被该校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录取中分别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其中高考录取最优惠政策为考生的高考实考分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即可录取;特定专业录取最优惠政策为考生的高考实考分加60分参加专业录取排序。这对学校和学生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因为,通过近些年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招录的情况来看,直接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屈手可数。

二、面临的问题

自主招生对学生和学校无疑是天赐良机,然而,很多时候,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充分的准备,导致这些机会没有变成加分优惠或是一张张烫金的高校录取通知书。面对自主招生,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盲目跟风,心存侥幸,不熟悉自招政策,也不作相应的准备,必然糊里糊涂应付,必然被淘汰。

二是对自招试题考察模式不清楚,准备没有针对性,训练不系统,考试当然很难通过。

三是两门学科兼顾不周,导致一科分数非常高,另一科却非常低,总分依然不能通过。

四是自招备考关键时期高考自招备考没平衡好,犹犹豫豫,左右为难,结果导致准备不充分,错失良机。

五是自招考试通过了,高考没有通过,白白辛苦一场。

六是不宜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学生,却有实力在高考中一显身手,如果引导不当,也会带来打折的升学成绩。

三、 研究的对象

由于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来源于本级部具有一定理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尤其是理科高分班和竞赛班的学生。本课题组的成员也主要来自于理科实验班的任教老师。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高效备战高考和自主招生,提升我校学生上名校的比例,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潜质和拼搏精神。具体体现在:1. 提高学生通过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的自招通过率和高考录取率;2. 实现我校顶尖学生的高考成绩较以往有所突破;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性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帮助、指导数学和物理成绩突出的学生顺利通过自招考试,并进一步提升其综合实力。

这类学生多为男生,通常其综合实力在年级前100名,数学和物理成绩拔尖,但其他学科如语文或英语没有优势。我们的研究就是使他们的优势学更突出,通过系统的指导和培训,顺利通过自招考试。在协调其弱势学科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弥补不足,促使各科目在高考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2、指导部分数理不突出但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借助自主招生备考,训练其理科思维,拓宽视野,培养钻研精神。

这类学生多为女生,通常文科好,学习语文英语游刃有余,但数理偏弱,学好数理的信心不足。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借助自主招生备考,训练其理科思维,让其多啃硬骨头,帮助增强他们攻克数理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最终在高考中出色发挥。

3、借助自主招生考试,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拼搏精神,增强自学能力和抗压能力,挖掘潜质。这对他们一生都是宝贵的财富。

六、主要举措和计划步骤

有人说自主招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不好的话,不仅自招失,还会影响高考。而我们认为:只要选准对象,步骤到位,措施得当,我们就能玩转自招和高考。具体的举措和步骤如下:

1、从高一入校,我们高分班就鼓励并组织一些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成立数理化兴趣小组,每周六的晚上由成员轮流分享、讲解一些他们觉得有一定深度、接近竞赛一试水平的题目。借此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能力,创造自学交流的氛围。很多同学因此对竞赛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奥林匹克竞赛获奖。

2、进入高二上,自主招生提到议事日程,对于有兴趣、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我们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在不损害其他科目学习的前提下,开始进行自主招生内容的自学,主要是做往年自主招生试题和竞赛一试的题目。对于学习中的困难,首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向相关老师寻求帮助。同时,由于是高分班的学生,数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开始渗透一些拔高题、自招题和一试题,重在训练他们的思维。

3、到了高二下,除了学生自己课余准备外,级部组织竞赛教练和高分班对于自招颇有研究的优秀老师进行系统的集中培训。为学生备考指明方向,解疑答难。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生都有这一明确的指导思想,即“ 高考是主餐,自招是辅食”,综合实力是关键,切不可本末倒置,不然连取得自招资格的这个门槛都进不了,更别谈加分优惠了。

4、在高校自主招生简章出台、指标分配到个人后,班主任会和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家长及科任老师一起商量部署接下来的工作重点。首先,从拿到自招指标开始(通常是12月底)到来年的2月底自主招生考试期间,这部分学生应该把课堂之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钻研数学、物理,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其他科目的学习应该主要放在课堂上,尤其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些学生都是高水平的学生,而且有着坚定的意志和拼搏精神,他们在此期间能够兼顾其他学科。

5、自主招生考试结束后,我们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要迅速转移到高考备考上来。数学物理自然是他们的优势学科,但这两科老师依然要密切关注他们高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和质量,适时引导。他学科则是他们需要重点加强的。针对薄弱学科或是某学科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老师要达成共识,教师要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学生则更是要花精力、想心思及时迅速解决学习中的短板。

除了上述学科层面的措施与部署,毋庸置疑,在各个环节,各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还应该注意学生心理、情绪层面的调节,做好他们的心理按摩师。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少学生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们具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适时引导,不让自主招生影响到学生的备考。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八、我们所取得的成果

理科高分班的学生是我校拔尖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校拔尖人才的质和量。通过前期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他们的数理优势明显,仅高三(22)、(23)两个班,在全国数学联赛和物理联赛中获奖的学生达50多人次。同时,在历次大型考试中,他们的数学和理综优势非常明显。在2014屆的高考中,理科高分班22班和23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績,名校率、高分率都名列前茅。高三22班高考过650分达到17人,600分以上42人;高三23班高考过65015人,600分以上51人。有近35名学生借助自主招生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这些名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这些学生的优秀,不仅体现在他们升入了知名的高等学府,还在于他们有着明显高于同龄人的综合能力,在于他们对于科研创新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潜质,在于他们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优秀素质和优于其他学子的可持续性发展。

九、 结论与反思

回首我们在实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研究中的点点滴滴,课题组成员感觉收获颇多。尽管在今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自主招生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对中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所有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和自主招生时间调整到高考后。

但是,其本质是不变的,即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总的看,这项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据高校调查,经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业、科研、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潜力普遍比较突出。国务院这一意见的出台目的旨在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以为以往的自主招生的确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自主招生定位不明确,热衷于掐尖抢生源;部分高校以联盟形式在高考前组织大规模文化考试,被社会称为小高考,增加了考生负担,影响了中学正常教学秩序;个别高校招生程序不够完善,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这一意见的出台及随后即将出台的各类政策、规定等,只会促进自主招生的完善和规范,为高校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对我们这所全国一流高中而言,这是利好消息。我们学校一直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也具备极好的学科特长基础和创新潜质。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该课题组的成员要结合高考政策的调整,相应的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发现、挖掘、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特质!

 

参考文献

 

[1]2014年自主招生备考指南: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清华园自主招生在线

[2]2014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招生简章汇总   清华园自主招生在线

[3]2014年自主招生报考条件: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最关键   清华园自主招生在线

[4]清华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

[5]全面解释高校自主招生程序和误区    汇智起航教育

 

[6]《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4 /

12-23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