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用“爱心”关注与帮助学生
作者:
心理教研组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量:
2010-10-09
9月30日下午,在余娇娜老师的主持下开展心理教研组本周的集体备课,主要围绕“希望”、“我依然优秀”以及高中心理健康课该如何开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余娇娜老师、华师心理学院的硕士实习生以及全体本科实习生参与了此次集体备课。
首先,实习生李一凡汇报了自己的课题——希望,通过设定计划、解决困难、达成目标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希望感。大家通过初步了解,将焦点集中于“希望感”的定义。“希望感”的理解有心理学定义、通俗语义两个角度,经过提问、答疑和讨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长远目标脱离学生实际,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余老师指出:我们为自己制定三年计划,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何况是针对高中生,大而空的人生规划对于他们而言功效不大。
实习生李琳汇报了“我依然很优秀”的课题设计,大家最后一致认为,这个课可以通过体验式分享的形式让学生重拾自信。心理学的纯理论知识点灌输并不能够带给学生较大帮助,老师更应该言传身教,将理论用于实践。
由此话题展开,大家一起探讨高中心理健康课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和实践。余老师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希望在心理健康课上学到什么,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她指出,学生希望被关注、被关爱,心理健康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能够感受体验学生内心的苦恼和挣扎,在心理课上,唯有你自己能做到的,才可能去要求学生。
集体备课就是群策群力,大家各抒己见,相互触发,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高质高效地解决问题,当天大家收获颇多。
(说说我设计的课)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