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对尖子生学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

叶海龙

来源:

访问量:

2015-11-25

课题负责人:杨国红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华师一附中作为湖北省唯一的“窗口学校”,以及省级示范校,其在籍学生由全省各地、各校的尖子生组成。他们的学习特点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湖北省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

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作为教师,认识“学生是怎么学的”理应成为我们的一项必做功课。我们尝试以课题组的形式,通过文献、访谈和问卷等手段,来揭示和归纳这些特点。

【问卷的设计及修改】

一、框架提炼

问卷必须围绕调查的目的展开。对我们这项研究来说,设计问卷之前应就“高中生学习特点”理出一个框架,即回答“高中尖子生的学习特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3个步骤。

1. 2013届学生当中委托五位同学(李可欣、胡雅雯、侯雅宣、杨曼頔、张宇晨)在校内做一个访谈,根据他们准备好的访谈提纲(见下表),他们选择班上几名性格平和的同学进行了试访谈,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互访,并最终对全校高一年级中三名较有名的同学(以百分之八十的考试进年级前30名为准)进行了访谈。拍摄方面,潘勇老师非常热情,并提供了专业帮助。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访谈记录,课题组进行了一次阶段总结和研讨。课题负责人杨校长对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计划做了详细的说明,三位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尖子生的有效培养进行了讨论。杨校长倡议,大家下去后总结自己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找出某些共同点。

3. 文献分析。通过各方文献(论文、报纸、博客、书籍、班主任工作总结)分析,并结合上述两阶段的认识,我们最终归纳出高中尖子生学习特点的11个指标,包括:分秒必争、以学为先、阅读有方、合理安排、勇于提问、善做笔记、勤于思考、书写整洁、自我调整、学习互助,以及家庭环境。

二、拟定初稿

对于问卷来说,题目的设置非常关键。好的问题往往能得到研究者想要的信息,而不恰当的问题很有可能得到一些没有意义的信息。为了使题目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语言,我们做了3方面的努力。

1.课题组成员叶海龙利用他高一研究性学习的上课机会,在2014届高一的13个班上进行了题目搜集。要求学生围绕“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每人设计3个单选题,并从中选择设计得好的。最终,13个班级共选出100多道题。

2.根据之前理出的框架,围绕每个指标分配和删选题目(源自上面的100多道题),并对题目的问题表述和选项设置进行修正。

3.参考互联网上已有的相关问卷,对某些指标的题目进行修改或替换,最终拟定出问卷的初稿,共41道选择题。

三、修改及定稿

将初稿打印50份,在高一选择一个班进行试测。当堂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这些反馈,以及学生的实际填答情况,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得到第二稿,共37题。在与杨校长讨论后,修改了部分题目,并增加了几道题目,共39题。

以第二稿为基础,分别跟高三几个班的班主任进行讨论。吴巨龙、蒋大桥、殷希群和盛玲老师结合自身作为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对问卷分别给予了修改建议。回来后,根据这些建议进行修改,得到第三稿。共44题。

与杨校长讨论第三稿,修改得到第4稿,共42题。

三个月过后,再次与杨校长讨论、修改,确定定稿,共45题。其中,单选题41道,多选题2道,开放题2道。

 

四、发放回收及统计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最终定在暑假毕业班同学回校拿档案的那三天(810-12),主要是考虑到此时回校的学生都是在籍生,没有借读生或外省生。另外,已经毕业的学生在问卷的填写过程中,顾虑会少很多,结果更客观。

问卷共打印380份,三个科技实验班单独发75份(每班25份)。剩下问卷的发放,利用学生排队拿档案的时间,每天随机发100份,共300份。

现场回收,最终三个科技实验班共收有效问卷74份,其他班级学生共收有效问卷294份。后面将先分析“294份”的结果,然后对比“74份”的结果。

考虑到以往答题卡在问卷调查中的副作用,这次是让学生直接在问卷上打钩。所以统计的工作量较大。为了便利,我们充分利用了“问卷星”网站。将问卷发布上去,设置为内部调查,不对外开放。然后手机扫描二维码,将问卷结果逐一录入该网站。网站自动生成每道题的统计结果。

 

平行班294份分析报告

 

一、基本信息

 

围绕学生基本信息,问卷设置了5道题(第1231112题)。其中,前两题是关于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比和文理科占比,第3题关注班干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1112题则聚焦学生的校外学习——培优和家教。

从第12题的结果来看,受调查学生的性别比与现实情况很接近,但文科学生偏少了些。下面将分别就各个指标进行分析。

如上图,第3题在回答“是否担任过班部”时,68.37%的同学选择了“是”,这个比例超出了一般学校,关键原因可能在于本校生源的高质量。而在回答“是否请过家教”时,69.39%的同学选择了“否”,这同样超乎很多人的意外。然而,如果考虑到本校在籍生的平均水平,我们就会对仍有30.61%的同学请过家教的现象感到吃惊。第12题的数据同样值得我们深思,约45%的同学反映自己从小学开始上培优班,从未上过培优班的学生只占到17.01%.

 

家教和培优两方面的数据传达出这样几个信息:第一,相比家教,培优班是大多数学生(或家长)的校外学习选择;第二,本校学生中的大多数(约占83%)都参加过培优班,除了校内学习,校外学习在他们的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

更多内容请点击:《对尖子生学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5 /

11-25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