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中国人民大学文继荣教授做客我校光谷课程
作者:
来源:
访问量:
2025-05-27
你知道什么是AGI吗?AGI即通用人工智能,是具有广泛认知能力、能灵活应对复杂问题的人工智能系统。它与人工智能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众多行业展现出应用潜力,但是其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意义将愈发重要。它不再仅仅是工业、军事等领域的工具,而是深入日常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紧密相连。机器人在进行了大量的深度学习以后,是否真的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创造,甚至超越人类?如果机器人的智商超过了人类以后,人类将以何种形态生活、学习、工作?
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本期光谷课程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文继荣院长给同学们讲座,文院长给大家带来的主题是《拥抱AGI时代:人大路径和学业职业规划》,讲座由科教处主任方钢主持。讲座之前,我校徐惠校长、高明校长助理、方钢主任就人大的发展现状与文继荣院长、王一楠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谈。

文继荣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和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主任。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等。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在国际著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论文总计被引用43000余次。近年来专注大模型的研发,带领团队研发了第一个中文多模态大模型“文澜”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兰”系列大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于通用人工智能(AGI) 时代到来的期待。大模型理论、技术和应用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向前推进,大家都感受到这可能是深刻影响人类末来的技术。那么,大模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是如此重要的突破?大模型能最终创造出超级智能吗?人大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人才培养具有什么特色?AGI时代如何把握孩子学业职业规划?且听文继荣院长给大家一一道来。

文继荣教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大模型基本原理。大模型(如ChatGPT、DeepSeek)基本原理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分布式计算。打个比方,就好比刚刚出生的宝宝,让它成长,进行学习和接受训练,发展它的神经网络系统、语言体系等等,最终具备像人一样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但是,人脑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机器与人差距很大,人工智能有没有方法可以跨越深度学习和人脑之间的鸿沟?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一句话:“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自然语言是人类智能的载体,如果要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先要让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建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对语言模型进行编码,建立语言模型是对人脑的反向工程,也是人工智能真正能实现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步骤。在人类进行计算机语言编写和不断调试过程中,教会计算机组织语言并学会大规模语言模型。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最具影响力的大模型如OpenAI与人脑看似相似,但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鸿沟就是完成复杂任务。我们不仅要让机器人学会做事情,获得认知,掌握语言与沟通,还要让人工智能学会人类思考,那么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要模型是怎样的呢?人类思考主要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快思考是只依靠直觉的思考和反应,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慢思考则是理性的,主动控制的、有意识的进行思考。之前的大模型本质上是在做快思考,思维速度快,但不一定正确,但是慢思考却不一样,它利用推理时间换取模型性能的提升,通常包括thought和answer两个部分,自动生成长思维链,思维链可以提升预测正确的可能性。作为国货之光的DeepSeek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全球备受关注的大模型,为什么呢?因为DeepSeek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推理能力,它显示出我国具备实现世界最前沿大模型的人才和核心技术,打破了OpenAI闭源产品的领先时效性。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打破的壁垒还有很多,例如多模态支持如识别图片、视频生成(SORA)、连接物理世界、形成智能体等等。
AGI时代正在到来,AGI时代的到来,必然改变人类生存形态,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自身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新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文继荣院长的讲座引人入胜,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最后,文继荣院长给同学们介绍了作为全球排名前十的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以及人大其他优秀的专业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他热情地向同学们发出邀请,欢迎有志青年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在这里开启大学生活的精彩旅程!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