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好读书,读好书!| “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之(第七期)小说类:“人间百态”(四)
作者:
2021级高二年级I部(4-12班)同学
来源:
科教处
访问量:
2024-04-19
“畅游书海,感受阅读快乐;浸润书香,分享阅读体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推动华中师大一附中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倾力营造“读好书,好读书”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每一位师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与书本为伴、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未来世界的引领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地标,藏书多达九万多册 ,不仅承载着师生们学习阅览、资源获取、学术科研的需求,也发挥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悦读·乐享”活动将陆续推出同学们推荐的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馆藏书籍,引导同学们在书籍、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学会选择读什么书,如何智慧地读书,在阅读分享之中成长为有文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人文气度的人。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传递阅读的星星之火,感受智慧的静水流深。我们定期推出“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的相关报道,让我们的高中生活有诗、有书、有远方!
本期“走进华中师大一附中图书馆‘悦读·乐享’”系列活动推出2021级高二年级I部(4-12班)同学阅读推荐的小说类优秀作品专辑(四)。指导老师为语文学科吴竺轩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推荐的小说类书籍吧!
推荐书目:
1.《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哈珀·李 著)
2.《三国演义》(罗贯中 著)
3.《月亮与六便士》([英国]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著)
指导教师:吴竺轩

女,1993年生,2015年考入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师从郑利华教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元代文学与文献学,2021年6月博士毕业,撰成论文《元代草庐学派的理学与文学研究》,合计55万字。自入职以来,在《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三篇,参与区级课题两项,参与区级试题命制两次,曾获得十七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教师”称号,武汉市优质课比赛第一名。
导 语:
与其他的文字作品相比,文学最独有的特色,便在于其虚构性。而诸种文体之中,最能体现文学虚构性的,又当属小说。“小说”一词,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如《庄子·外物篇》所言:“饰小说以干县令。”它原本的意思是指肤浅的、不合于“大道”的议论。到了汉代,“小说”仍是与“大道”相对的“小道”的一种,是以《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也意味着,当时“小道”性的记事“小说”,被视为一种非正规的历史著作,多以讹传讹,并非有意识的虚构。及至魏晋南北朝,这个被鲁迅先生视为文学自觉的时期,记事的小说创作有了重大的进步,成为我国现代概念的小说的滥觞。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志人小说如《世说新语》,都是其中的杰作。其后,唐之传奇,宋之话本,明清之小说,勾勒出这类文体逐渐大众化的过程,最终使得小说一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那么,阅读小说呢?我想对于现在的少年们,可能更直接的作用,是让他们去体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这点,从同学们选择的小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推荐了外国小说名著,想来是被那些与身边截然不同的环境所吸引,进而走入其中,去认识和感受另一个世界。不管是感慨于美国梦的绚丽与虚幻,还是对仰望月亮的人心向往之,抑或是坚定地守护着内心的知更鸟,我们都试图从别人的世界中审视自己的内心,希望获得长足的进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吗?
“悦读·乐享”推荐人:房博浩(高二10班)

阅读推荐: 《杀死一只知更鸟》([美国]哈珀·李 著)

【书籍概况】
该小说讲述一个名叫汤姆·鲁滨逊的年轻人,被人诬告犯了强奸罪后,只是因为是一个黑人,辩护律师阿蒂克斯·芬奇尽管握有汤姆不是强奸犯的证据,都无法阻止陪审团给出汤姆有罪的结论。 此一妄加之罪,导致汤姆死于乱枪之下。
【推荐理由】
成长总是个让人烦恼的命题。成长有时会很缓慢,如小溪般唱着叮咚的歌曲趟过,有时却如此突如其来,如暴雨般劈头盖脸。三个孩子因为小镇上的几桩冤案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成长——痛苦与迷惑,悲伤与愤怒,也有温情与感动。这是一本有关于成长的经典。
【书海拾贝】
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输,但仍然义无反顾的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读书札记】
有一个词贯穿了这本书的始终——偏见。孩子们对怪人拉德利的偏见,让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去打扰他的生活;孩子们对杜博斯太太的偏见,以至于和一个将死老太太作对;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引出了故事的主线。但这一切的偏见,在阿克斯蒂那里成了对孩子们一次次的成长教育,他让孩子们去尊重拉德利,去为杜博斯太太读书,去看她如何尊严地生活,最终戒毒而死,实现了最后一个愿望。 对于最后一个偏见,他更是身体力行,用生命为黑人辩护,去洗脱他莫须有的罪名。
他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大多数人都是好人。这位黑人罗宾逊正是那只“知更鸟”,他从不害人,还为人们歌唱,但一些人却想方设法地让他死,正像他曾告诉孩子们的那样,无论你射杀多少只蓝鸟都没有关系,但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种罪过。最有意味的是,这本书是以一位8岁小女孩的视角去描写那些偏见的。即便阿蒂克斯将尊重几乎做到了完美,但当他的孩子差点死在被自己解开邪恶面纱的尤厄尔手上时,他出于防卫反杀了尤厄尔。他身为父亲的偏见打破了作为律师的一切常规,他选择用捏造的事实去保护孩子,感性终究战胜了理性,但这样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至此偏见已经渗透了所有人,这才让阿蒂克斯不是一个死守道德的标杆,而是正义又真实的父亲和律师。与他人不同的是,阿蒂克斯的偏见源于一种更本质的东西——良心,以至于它并不属于低俗的那一类,而是根植于真善美的源泉,是感性的,是和自己过得去的,这便构成了一位律师可以审判他人的人道基础。正义不是理论,不会完全理性,是充满感性光辉的。
这是一本伟大的书。灯塔般的阿蒂克斯,他是一位律师,却先是一位父亲,他并不赞同“我得不到的,你一定要替我完成”的教育理念,阿蒂克斯坚持的是“如果我自己做不到,那我就没有资格要求你”的教育原则。穷其一生,他一直步履蹒跚地执着前行,在自己的坚持、挣扎中,向子女传递着自己的价值观,用正义的光融化了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冰霜。他像一声啼鸣,唤醒了每一位沐浴在这本书下的读者。
吴竺轩老师点评: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得可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正如小说中的父亲所言:“你射多少蓝鸟都没有关系,但是记住,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桩罪恶。因为它们只唱歌给人听,什么坏事也不做。”人生总是要守护些什么,坚持正义无疑是最应该的选择之一。
“悦读·乐享”推荐人:张瀚宇(高二11班)

阅读推荐: 《三国演义》(罗贯中 著)

【书籍概况】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推荐理由】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惊心动魄的军事与政治斗争中,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修辞手法,成功地塑造出诸葛亮、周瑜、刘备、关羽、曹操等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令人赞不绝口。
【书海拾贝】
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统称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其志在于平定天下,是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而那些志在夺得天下,称帝继位以求名垂青史者,自私之人尔,不足论之。
朝代更替并非时代潮流,百姓安康才是众望所归倘若人民安居乐业,又何必改朝换代?
【读书札记】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流传着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耿介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读罢不能忘怀。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亦是乱世之奸雄。他曾帮助大汉除掉国贼董卓,也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徐州一战,面对武功盖世的吕布,他没有退却,设巧计拿下徐州,斩吕布于白门楼。官渡之战,面对袁绍百万雄兵,他没有慌乱,出奇兵火烧乌巢粮台,以少胜多,大破袁绍。但是在迎战东吴时,他却被黄盖苦肉计所蒙骗,深陷庞统连环计中,差点全军覆没。有得有失,有成有败,才让这个人物如此真实而鲜活。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刘备三顾茅庐,邀他出山。新野一战,他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军。面对东吴群臣,他毫不畏惧,舌战群儒,说服孙权攻打曹操。观其一生,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巧设空城计,骂死王朗,锦囊杀魏延……一桩桩奇迹,在诸葛亮身上不断出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将满腔热血倾注于蜀国,可谓忠臣之典范。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当属关羽。他出身平平,偶然结识了刘备与张飞,从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他忠心耿耿,身处曹营时,当得知刘备下落后,不惜千里走单骑去河北寻兄。他义气深重,面对兵败将亡的曹操,念及当年对他的恩情,不惜违抗军令,释之于华容道。他勇猛过人,白马坡前斩颜良诛文丑,走单骑时过五关斩六将。他足智多谋,驻守荆州时与曹军大战,出奇兵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四海。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吸引着我读完了整本书。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们了解到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空城计、火烧新野、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等故事,还让我们习得了谦虚谨慎、诚信正直的价值观念,确是一本值得青少年阅读的好书。
吴竺轩老师点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的一曲《临江仙》,可谓是对《三国演义》的最佳注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既然是历史客观规律,我们不妨从容以对,付与笑谈中。
“悦读·乐享”推荐人:李芷涵(高二12班)

阅读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英国]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著)


【书籍概况】
毛姆创作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一个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为艺术抛妻弃子,放弃美满生活,先后奔赴巴黎和塔希提岛,最终为艺术献身的故事。
【推荐理由】
在生活桎梏中是否会迫于社会压力放弃梦想?在世事沉浮中是否会不忘初心勇毅追求自我?——这都是对我们的考验。这本书会给我们一些有关世俗与理想的思考。
【书海拾贝】
①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②一般人都不能成为自己期盼的那种人,而只能成为他们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
③你很像一个终身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寻找一座很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庙。
【读书札记】
既要仰望月亮,也要挣得那碎银几两。
人生在世,究竟是应该肆意追逐自己的个性理想,还是应该回归一套社会规定中的生活范式呢?读完《月亮与六便士》,相信这本书能给你想要的答案。今天,抛开书中关于复杂人性和社会礼教的话题不谈,想跟大家聊聊我看完后有关理想与现实的感悟。
回看书中斯特里克兰德短暂而惊艳的一生,我领略到了甘愿为理想奉献生命的最崇高的热忱。一路上,从巴黎到塔希提岛,他风餐露宿、衣不蔽体,可以丢弃人格尊严,但不可以放下手中画笔——直到最终他的尸体腐烂在一个小屋中,伟大惊人的史诗在充斥着腥臭尸味的昏暗一隅诞生。心有所梦,方能行远。他像一个生而无畏的战士,在所有人都不得不低头的时候,他愿为理想战至终章。他像一个愿为信仰燃烧生命的香客,赤脚踏过荆棘,哪怕已狼狈不堪,也要拖着腐朽的躯壳苟延爬行至神庙前——直至为神灵献上最忠诚纯净的灵魂。
这样无视生活樊篱的肆意永远令人艳羡,可现实却往往更加残酷。回味斯特里克兰德的旅程,惊艳却也荒诞。他羞辱谩骂自己的信徒,漠视鄙夷自己的爱人。他无时不刻对金钱嗤之以鼻,却也时时刻刻活在物质的加持之下。他之所以能一直昂首,是因为那些爱他的世俗中人在为他低头。月亮纵然崇高,六便士也绝不低贱。
放眼当下,深藏心中的崇高理想与世俗生活中的碎银几两其实并不相悖,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成本的提高,那些惊世的天才往往都需要先赚得俗世中的碎银几两,再以之为理想铺路。且不同于斯特里克兰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今的我们不需逃避文明社会即可获得自己的一方天地,奋斗中的你我,凭借双手即可构筑起在各个领域的社会认同。我们的时代还兼容所有的文化与声音,个性也可以在范式中得到成全与喝彩。若说极端的理想与完全的世俗是一种惯性摆动的话,那么真实追逐理想的状态则是寻找这种瞬息万变中不变的刹那。
揣好口袋里的碎银几两,也不忘仰望月亮才会是人生常态。在认清生活本就是世俗范式的真相后,依然热情地追逐个性理想才会是真正的无畏英雄。愿你我皆能立于世俗繁华中而不昧,在功名利禄中而不醉,在世俗桎梏中而不屈,在艰难险阻中而不悔。
吴竺轩老师点评: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这世界上,总是有人想仰望星空,有人要脚踏实地,既然并非鱼和熊掌的两难选择,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成为同时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