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特色级部五类班型个性化班级课程设置与实施》结题报告

作者:

徐惠 陈文娟

来源:

访问量:

2015-12-22

负责人:徐惠     

 成员:2015届高三I部全体教师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现状

1、课题研究背景

华师一附中2012部是本届高一年级的特色级部,由4个平行班、1个人文实验班、1个飞翔班、1个体育班和1个艺术班等构成。与分层教学依据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对学生进行分类不同,这些班型中既有根据学生相近发展区间划分的平行班,也有根据学生相似学习背景组建的飞翔班,还有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组建的人文实验班、体育班、艺术班。可以说,本届高一年级的特色级部是我校一主两翼,多元优质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实践基地。

但是,个性化班级设置只是完成了“多元优质发展”这一教育实践中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5类班型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明显,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各不相同,如果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上采取相同的管理模式,个性化班级的设置将会流于形式。要激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力,让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科目上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就必须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先对各种班级进行科学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弄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再从内容选取、进度安排到方式方法等不同方面,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举措,在本级部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2、课题目的及意义

现阶段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为“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部8个班,个性各异:人文实验班文史功底深厚,体育班活泼开朗,飞翔班吃苦耐劳,艺术班多才多艺,平行班扎实严谨,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的班级格局;而各个班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上的差异,则对我们的常规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我部开展此课题有三重意义:

一、对学校:践行我校“多元优质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我校构建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有益的实践模式以及第一手参考资料。

二、对学生:通过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找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最近发展区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合理个性化发展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施展个性及才华的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教师:培养我部教师团队调动教学资源、开发整合课程的能力,督促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分层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师们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构建健康课堂、高效课堂。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目前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如何设置个性化课程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例如美国教育界根据学生的种族、认知能力的高低,开设了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对各类学生都极有吸引力的“磁石学校”,也有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开办的家庭学校、社会学校,还有民间私人公司和美国政府教育部门签约的契约学校。其中,“磁石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诸多做法都可以为国内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参考。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高中开始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设置各类特色班级,如艺术班、体育班。但是班级的成立并不能代表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尤其是站在年级、全校的角度来考虑个性化课程设置的高中,更是凤毛麟角。综观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新课改启动较早的省区做得较好,如江苏南京、山东,但湖北省的研究成果不多。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周期

研究对象:

2012级特色级部文科实验班、飞翔班、体育班、艺术班以及平行班这五类班型。

研究周期:

20129月至20156月,共计3

2、核心概念:

个性化班级课程设置:根据班级类型,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一课程之外,以选修二课程、第二课堂、人文讲座、学法指导、主题班会等形式构建级部的班级个性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进步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化班级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及合理延伸。

三、研究目标

研究学生:了解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特长培养、个性发展方面的要求;

研究课程:探索个性化班级课程的上课形式,

研究教师:探究各类班型、各类学科中“因材施教”的具体形式,探究在特色班级中营造健康课堂、高效课堂的成功做法,促进教师完善特色班级的教学管理模式。

四、研究内容

    1、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调查分析。根据我部各类班型的发展方向、具体指标,准确把握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5类特色班级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研究。针对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各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提出本校人文、艺术、体育、飞翔班的培养目标,探索富有我校特色的培养模式。

   3、国外个性化课程设置经验调研。

   4、特色班级课程体系最优化设置研究。根据5类特色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研究提出校本个性化课程体系最佳设置方案,使之成为国家课程要求的最佳补充,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个性化课程的设置目的,内容。

2)个性化课程教学新方法研究。

3)个性化课程与学生学习负担的冲突及解决方案研究。

4)个性化课程之间的协调及最优课时分配方案研究。

个性化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分析。设计操作性强、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此体系包括:学生反馈调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学生活动能力考查、研究性课题及师生论文评比。

五、课题主要创新

特色级部包括人文实验班、艺术班、体育班、飞翔班和普通班,其中体育班和飞翔班这两种班型的设置为我校历史上首届。多样化的班级格局,既是我部独有的特色,也是我部20余位老师践行我校“多元优质发展”的重要渠道。因此,特色级班五类个性化班级课程设置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开创性。

六、课题组成员分工

徐惠:负责课题总体规划、级部个性化班级课程体系的确立,负责具体任务的安排及分工协调、进度把握、教学效果评价验收;

郭海宁:负责联系各班班主任,安排各阶段任务及分工协调,统筹各个班级的特色活动、班级文化建设;负责平行班高一5班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刘晓霞、苏旸:负责收集整理同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等各类文字资料,参与课题的评价验收工作。

肖科、高显政、万继勇:调研平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需求,负责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沈胜方:调研高二5班(人文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需求,负责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熊慧志:调研高二6班(人文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需求,负责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黄秀丽:调研高二7班(艺术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需求、未来职业定位,设计艺术班个性化课程体系,负责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刘娟:调研高二8班(体育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需求,设计个性化课程体系,协调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平衡,负责个性化课程的执行、课堂管理、教学反馈、经验总结。

其他各位任课老师——根据各班特色及发展目标,结合个人学术专长,开发个性化班级课程;负责各班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根据学生发展要求科学安排教学进度,调整教学难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方法及配套管理方案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试点班级、学科的研究方案,通过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操作方法,将经验总结提炼,形成典型模式或案例,逐渐推广。

2.谈话法: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定期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把谈话的内容如实的记录在案,以便对教学安排进行及时调整。

3.集体讨论法:在个性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定期召开级部教学会议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以及不足,为后一阶段个性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4.观察、调查法:深入试点班级、深入学生,对学习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时间、讨论问题的量与质、提出问题的量与质、课堂学习效果、课后反思及总结、作业落实等情况,找准问题,不断研究改进。

5.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一些有经验的高中或高校(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山东青岛一中等),开阔教师们的眼界,把兄弟学校的优势经验引入到我们的教学管理中,为己所用,制定出符合我们自己的课程与管理方式。

配套管理创新方案——

“抓三点、夯基础”方案  三年来,各备课组统一认识,统筹安排好每天的午间监测内容、晚读内容和周日P&R内容,及时公布检测结果,督促学生及时跟进。以基础检测督促落实,以P&R作业引导反思,确保各基础扎实。

教学反馈跟踪制

高效工作会议方案  坚持“问题引导会议“有一说一”,不虚谈,多专题研究讨论,少琐碎事务耗时(事务性工作通过级部qq群及时解决),多分类型及时召开,少频繁聚集空泛交代,求真务实高效率。

日常考试方案  主要体现在周四下午学科独立作业安排和周六下午、周日晚上集中监测安排方面。以第二次八校联考为界,周六下午和周日晚上监测向理综和文综倾斜,同时加大数学学科限时训练次数。

希望生、精英生“导师制”方案   采取自愿报名和学科老师点名、班主任建议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相关人员名单。想办法为学生开辟多个“导师帮扶”活动室,定时定点个性化贴心服务,每次大考后对辅导对象进行数据分析,配合心理辅导,一直持续到高考前夕,将“希望生工程”“拔尖工程”做到实处、做到细处,家长满意,学生受益。

学法指导方案   请任课老师、备课组根据自己的学养专长,在每个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申报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选修课、学法讲座、学术报告等;请优秀学长回校分学科学法交流。

备考考核方案    自起点考试起,支部以“双上线”为日常教学工作考核主要尺度,推动班级教师团体密切合作,使得班主任统筹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借备考强化师生团队共创意识,借考核保证任务目标落实。

考前自主复习方案  考前自主复习方案采用自下而上的出台思路,有个备课组长征求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意见,提交书面材料合成,再由全体讨论通过,集中发放给学生,确保学生自主复习的井然有序。

劳务分配与财务管理方案 

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方案    徐惠主任负责全面工作,郭海宁负责学工工作,汪萍老师负责党建具体工作,董方奎、苏旸负责日常劳务费工作,邓志娟负责课题费使用,刘晓霞、陈文娟负责宣传报道工作、马雪艳负责活动材料搜集工作、 负责工会工作……大家共同挑担子,实施民主管理,增加透明度。

八、研究及实践内容、成果

◆五类班型之一   飞翔班

    精细管理落实常规   班级的常规管理主要是在制度保证下通过目标管理和成功激励来开展的。制定班规班法,建立健全班级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激励人,做到依法治班。全班10个寝室,全部被评为“标兵寝室”。

自主管理彰显特色 小组竞赛制和量化积分制是班级管理中的两个基本制度,也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重要抓手。学生依法自主管理班级。在同学们的自主管理下,班级管理管理不仅效果好,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创新管理提升品质   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或讲座,几乎平均每月一次,开办了真正意义上的德育讲坛。 201311月,策划和组织了以“家校合力,创造奇迹”为主题的班会或家校联谊会。先后组织了四次青春期系列班主题班会。

 陪伴成长为爱留守 “飞翔班”全班学生整体留宿,长假也不例外。班主任落实了周末的自习和辅导计划,还为学生安排各种文体和益智活动或游戏为了扩展他们的视野,每个节假日都会带他们到校外游学。从极地海洋公园到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汉口江滩到从东湖磨山,从中山公园到马鞍山森林公园,从地质博物馆到武大樱园,学生们在活动中欣赏了自然风光,领略了文化,增长了见识,也锻炼了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跨越 班级不仅在学习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管理的各项任务也交由小组来实施。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在教学上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的进步。入学摸底考试统计,全班五门课(除生物)均分285。第一名总分仅340分,年级第1210名(共1395人参考);全班年级平均名次1314名。数学和英语的最高分分别为80分和77分。“飞翔班”在高三的历次大型考试中,成绩稳步提升。在武汉市九月起点考试中,有5名同学过了武昌区重点线。在武汉市二月调考中,数学均分达到101分,比入校时进步了近45分;英语在武汉市四月调考中,全班均分486分,英语均分达105分,比入校时进步超过50分。在高三的历次大型考试中,全班共有15人先后突破过武昌区重点线。

◆五类班型之二    艺术班

160人的班级,学生基础薄弱、思想复杂,纪律观念淡薄,对文科理科学习的要求各不一样。

2原则问题上采取强制性管理,对违纪学生加大处罚力度,从养成教育阶段就狠抓班风班貌。

3采用“一班两类”的教学策略,对理科分数要求高的同学开小灶,文理分科后将三个理科生分流到理科班,减少班内教学矛盾。

4、文科艺术特长生做到对他们精选精练,晚自习教师坐班维持纪律,保证学生学习效率。

5

2015 /

12-22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