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的探索 ——以“企业的多样性文化研究”为例》结题报告

作者:

刘康 王晓莺 魏忱 陈琛

来源:

访问量:

2014-12-16

课题负责人:刘康

课题组成员:王晓莺、魏忱、陈琛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背景、现状分析、碰到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各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有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两种模式。此外,法国的“多样化途径”和 TPE 课程,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德国的“自由学习”等也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

国内在中学中虽然已经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但普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不强、硬件条件缺乏、没有有效的评价制度等问题,开展程度较低,还未得到普遍的教育认同。

2、目的、意义

国际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已经融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上,还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国际化理念在基础教学中已经悄然渗透。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使教学真正收到实效。因此,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举措。

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过分强调课堂教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更强调培养独立的学习者,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热情,使之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各种变化。以研究性学习为导向,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

1)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体现在做中学。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亲自实践中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3)构建多元知识体系和能力框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构建多元化、立体的知识体系,增强专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批判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1、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是站在国际的立场上来看待和发展本国的教育,使本国的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一部分,为其他领域的国际化提供援助,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国际交流、教育的国际理解和教育的国际合作,以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教育国际化包含以下5个要素:①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旨在培养面向世界,具备国际意识的开放型人才;②教育内容的国际化,主要是增设有关国际教育的专业或课程以及在已有课程中添加国际性内容;③师生互换、学者互访等国际交流;④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⑤教育技术、设施等资源的国际共享。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源于美国,1916 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做中学( learn by doing) ”,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947 年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思考活动,是学生进行独立脑力劳动的过程,是研究性的活动,其核心是思考,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高度综合。”

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学习( reception learning)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 discovery learning) ,倡导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学习( reception learning)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 discovery learning) ,倡导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新的学习观,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观,要求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教师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挖掘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因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角色,从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

3)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发现的能力,着眼于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4)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在积极思考、批判分析地基础上形成独立的见解,不受制于某种思维定势,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拓展视野。

5)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在学习内容上,研究性学习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简单加工,更强调知识的自我消化和升华,不是某一门学科的狭隘理解,而是若干门类的相通和交融;在能力培养上,不仅包括个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因而是全面的、综合的。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运用国际化的视角教授学生探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知识,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例如调查法、研究法、比较法等)比较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得出相关结论并拓展视野。教师能够在该研究中总结一套适合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策略和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其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四、研究内容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模式

五、主要创新

    不同于其他研究性学习仅针对本国情况或针对某一要素和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国家的某一问题进行比较探究。在范围上更为广阔,给学生更高的平台和视野,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培养文化融合的思想,更多更好的接触外国的优秀文化与思维。

六、具体措施

1、教师熟悉课题,针对课题目标查阅相关资料,自我提升与储备,具备国际化视野。

2、选拔适合课题需要及国际交流展示等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

3、学生按课题目标分组选择子课题——知识储备、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思维的训练及开拓——聘请专家进行企业文化介绍——展示初期研究成果——实地考察调研,进行对比研究——提升形成研究基本结论。

4、参观不同国家(中国、德国)的工厂企业,深入企业高层获取第一手课题研究资料。

七、计划步骤

20139-10月,制定计划,确定人员分工,教师查阅相关文献学习。

201311月,在高一年级进行课题宣传,并海选课题学生。课题指导老师赴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

201312月,对学生进行分组,了解课题目标及要求,开展初步探讨研究。

20141月,指导老师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等知识奠基和拓展。

20143月,课题组成员赴北京进行初期课题成果展示,并筛选后期课题参与学生。

20144月,在武汉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迷你实习。

20145月,初步形成文字性的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修改反馈完善。

20146-7月,赴德国与其他9个课题参与国进行现场交流,并制定谅解备忘录。

20148-10月,总结,结题。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资料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

九、课题的实施和成果

1、武汉篇

DiversMbassy – Patchwork of Diversity”这个项目旨在促进对有效多样化管理的投入,阻止歧视,促进平等,已达到以下目标:1、 让企业能吸引并留住最好的人才;2、在企业中确保所有的员工能最大限度发挥所长;3、吸引广泛的顾客群体;4、规范企业遵守法律规定以阻止歧视,促进平等;5、帮助企业知道并理解促进平等和多元化所带来的各种益处。

(文化的)的多元化带来了丰富性、丰富资源和创新,这些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在多元化这个核心主题下,本课题的参与者们将有选择性地针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1如何确保一个企业拥有的企业文化是以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为特征。

2如何创建一种尊重和欣赏每个个体成员的企业文化;如何创造条件使得企业

高层和公司同仁能认可、分享并遵循这些价值标准。

3如何确保公司内部人力资源都用来培养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2014 /

12-16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