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部门
应付新时代人
作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访问量:
2010-03-04
应付新时代人
大家都很熟悉智力测验,但目前尚无所谓的EQ测验,将来可能也不会有。今天有关EQ的研究虽然日益丰富,但有些能力(如同情心)必须透过实况反应才能测验出来,例如让受测者从一个人的表情判断其情绪。不过仍有人尝试比较IQ与EQ的差异,加州柏克莱大学心理学家杰克·布拉克以一种近似EQ的"自我弹性"为标准,比较高IQ与高EQ型的差异,发现两者确有天壤之别。
纯粹高IQ型可谓是一种夸大可笑的知识分子,知识的巨人,生活的白痴,但男女略有差异。这类人往往有抱负有效率,呆板而顽固,不易为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此外也较骄做好评断,一丝不苟自我压抑,面对性与感官享乐无法自在,疏离而冷漠。
反之,EQ很高的人多是社交能力极佳,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忧思,对人对事容易投入,通常较正直,富同情心,情感生活通常较丰富但不逾矩,自处或与他人相处都能怡然自得。
高IQ的女性对自己的智力充满自信,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具广泛的智识与美学上的兴趣,通常较内向,如沉思,易焦虑愧疚,不易公开表达愤怒而常用间接方式。
EQ较高的女性能直接表达感受,富自信,觉得生命有意义,和男性一样外向合群,善于调整压力,容易结交新朋友,无处不自安,能表现幽默的创意,能坦然享受感官的经验。与高IQ的女性不同,这种人很少觉得焦虑、愧疚或陷入沉思。
21世纪的智能定义必将发生崭新的变化。当然,这几种典型都是很极端的,多数人都是IQ与EQ的不同组合,生挑战的绝妙武器在生活中,我们对于IQ即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早已耳熟能详了。许多人都做了IQ测验,即智商测验。而一般人都认为一个人的智商高低与一个人的人生成就是密切地相关的。然而,如今再持这种观点的人却被认为大大落伍了!
人类智能的研究领域已有了极其重大的新发现。国外最新研究表明,最精确、最惊人的成就评量标准是EQ,而不是IQ。
前面已经提到,EQ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是认识自身的情绪;②是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③是自我激励;④是认识他人的情绪;⑤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IQ很高的人并不见得会一定成功,而一些EQ很高的人则必定会成功。为什么呢?因为IQ高的人一般都是专门家,而Eq高的人却具备一种综合与平衡的能力。如果以我们的中华古训来解释一下,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应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人。
而一个人情练达者必是EQ高者,而非IQ高者。因此,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大力提升自己的EQ。EQ是成功者,尤其是领导者所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大量研究显示,一个人在校成绩优异并不能保证他一生事业的成功,也不能保证他能攀升到企业领导地位或专业领域的巅峰。虽然我们并不否定在校的学习能力,但在今天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这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换句话说,在现代社会中EQ的重要性绝不亚于IQ,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在理性与情感之间求得平衡,否则徒有智慧而心灵贫乏,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极易迷失方向。
如今EQ在国外已被纳入正式教育。美国的学校已开办EQ课程,将其与传统的语言、数学课程并列。在港台地区,EQ也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我们适当追溯IQ与EQ的历史会使问题更加昭然。
长久以来,智商一直被视为事业与私生活方面成功的先决条件,当然这种假设并非无根据的神话。
不管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其伟大成就肯定与其智商有直接关系,但他们的成就不能仅仅被视为伟大思想的成果,因为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富于预感的感觉或直觉,是绝对无法造成这一切的。
在西欧,情绪与智商"分家"有其很深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事实上,没有情绪的力量来承担及塑造,思想是无法由历史,也无法由个人发展而来的。
今日,时机已成熟了,我们必须重新为情绪定位。举例来说,心理学上经常谈到"情绪的转变"。尤其是社会及健康心理学家们,早就肯定一向被漠视的"感觉"。他们认为,"感觉"对人的经历及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较新的看法认为,分析力及理性的智能对生活而言,只不过是排名第五位的影响因素罢了。
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适用"感觉"的复兴,此自有其实用的理由与根据。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现代及未来社会德纳说过:"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IQ因素,诸如社会阶层、运气等。"
《钟形曲线)一书,作者理察·享斯但与查尔斯·穆瑞虽强调IQ的重要性,但也不否认非IQ因素的重要:"假设一个人参加性向测验,数学一项仅得50分,也许他不宜立定志向当数学家。但如果他的梦想是自己创业,当参议员或赚100万,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影响人生成就的因素实在太多,相较之下,区区的性向测验何足道哉。"
EQ,包括如何激励自己愈挫愈勇,如何克制冲动延迟满足;如何调适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影响思考能力;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未来永远怀抱希望。Eq是很新的观念,不象IQ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切解释每个人的际遇如何受EQ的影响,但就现在的资料来看,EQ的确很重要,甚至比IQ更重要。有人说经验与教育对提高IQ效果有限,然而在用心的教导下,EQ的确能得到改善与提高。
学习成绩优异,并不保证你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会有适当的反应。既然高Iq不一定能与幸福快乐或成功画上等号,我们的教育仍以学业为重,忽略了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EQ(或可称为性格特质)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心理情感同样有技巧高下之分,同样有一套基本的能力标准,这和算术、阅读能力并无二致。EQ正可解释同样IQ的人何以有不同的成就,因为它可决定其他能力(包括智能)的发挥极限。
生命的成就绝对不只一条途径,正如所谓行行出状元。
在这个日益显出知识重要的社会,技术能力当然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我们常听到小孩子说一个笑话:"一个笨蛋15年后变成什么?"答案是:老板。不过即使是笨蛋,如果EQ高照,职业上的表现也必然略胜一筹。
诸多证据显示,EQ较高的人在人生各个领域较多优势,无论是谈恋爱、人际关系或是理解办公室政治中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此外,情感能力较佳的人通常对生活较满意,较能维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情感生活失控的人必须花加倍的心力与内心交战,从而削弱了他的实际理解力与清晰的思考力。
IQ并非成功的唯一法宝,EQ才是人生的决胜关键。这一点在今天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爆炸、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中更显出其重要性。
上一页:
下一页:
校长信箱:hsyxb01@163.com 邮编:430223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1号
鄂ICP备05004659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2265号
Copyright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