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学校部门

校友讲坛(第十一期)观后感(六)

作者: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会

来源:

华师一附中

访问量:

2018-05-17

编者按: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友会以挖掘优秀校友文化为已任,常年开设“校友讲坛”,希望在校学子在校友榜样的引领下独立思考、感悟人生,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升自我,收获最大的人生快乐。近期校友会邀请2006王希翀校友返校为高一年级近千名师生开设“校友讲坛(第十一期)”,在校内师生中反响很好,许多学子给我们传来他们用真情实感写出的观后感,现特刊发给各届校友。

 

 

音乐、才华集一身的华师一学子

——校友讲座观后感

 

音乐,是他的符号。才华,是他的标志。开场时的钢琴曲婉转动听,仿佛安神的序曲,带你我走进他的心房。他就是华师一学子中的优秀代表,音乐才子,从母校博学温暖的怀抱走出,创造自己人生辉煌的——王希翀。

对母校师生温情回忆使你我产生共鸣。慈祥,助你梦想实现的恩师,一起玩闹不知疲倦的朋友,以及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让他放胆展示的“班主任手势”,共同勾勒了华师一最美好,最温暖的模样,即使离开母校十余载,也铭记着华师一带来的温暖,这便是华师一最大的魅力。王希翀学长不仅长相帅气,而且才华横溢,“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学长自己关于音乐与生活的经历也陆续出版了十余本书。文学与音乐共同构成了他心中美好的画卷。游戏环节与提问环节无疑达到了高潮,从尴尬的“我听音乐的MP3被老师收了”到两个男生在电影《泰坦尼克号》音乐声中的“深情”拥抱,展现了如今风华少年们的天真可爱,不知学长是否看到了当年的影子呢?最后的钢琴曲尤其令我惊艳,悠扬美妙的琴声响起,伴随着高低起伏的音阶,流转于他的指尖,对于配乐经验丰富的学长来说一定驾轻就熟,最后清唱令人流连,低沉磁性的歌声配上悠扬的乐声,万籁由此寂静,礼堂由此沉静,唯有那美妙的音乐与人声交织的协奏曲环绕在你我身边,犹如一张温柔的网,使你我深陷其中……最后大礼堂雷鸣的掌声证明了一切。

最后翀学长不忘报答母校,赠送自己的书籍,这不仅是书籍,更是自己这数十年来的艰辛回报给母校的最好证明吧。华师一校友的音乐才华与个人魅力,激励着我们也要努力成为华师一骄傲!让音乐陶冶身心,静谧去酝酿才华,很有幸听到这次报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高一18  刘尔君)

 

 

青春恰自来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奋斗过,他们松懈过,他们欢笑过,他们痛苦过,他们如今已长大成人,各奔东西,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

“离开已经十二年了,我们那时的校园还不是这样的,那时的泥土还是黄的,树还只是树苗,现在树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今天,我仿佛感受到,时间是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望着你们,我仿佛看见了那时的我们。“

高中生的三年大多都是相似的,在紧张下度过痛苦的三年,对于我们,前方的尽头,便是高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冲向终点,两边的风景,无力欣赏,也无心欣赏。我们现在只是在模仿曾经这个地方的人,再无其它。等到路走到了尽头,我们便可以抛弃这一切,开始自己的人生,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我曾这样想,直到……

“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的确非常快乐,抛开了高中三年的课本,那一段灰白的时光便被尘封,但不久,一种莫名的虚空感包围了我。”

“十二年后,在经历了很多事后,我渐渐成长了,也明白了,高中的三年,对我未来的人生轨道,有了深刻的影响。”

听完这几句话后,我突然意识到,对于我们,路的尽头,并不是行走的尽头,尽头之后的路,是要我们自己走的。路从未断过,每一个小的拐弯,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如何开拓自己的路,我们不知道,因而才要先走别人的路。高中的三年,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拼搏的三年,在近处,便无法看清,只有走远了才能欣赏。

王希翀学长,比我们早十二年迷惘,也因而比我们更能正确而客观地评价高中三年时光。听完他的讲座后,我想用一个似乎与我无缘的词来形容这段时光——青春。它不同于青春小说中的青春,它更多象征的是奋斗。

而我也终于明白百年前的这首诗,不,是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你若奋斗过,便曾拥有青春。你若正在奋斗,便正经历青春。

(作者:高一22  陈家尧)

 

 

王希翀校友讲座有感

 

 华师一有很多这样的讲座活动,每次去听都让我受益良多。今天来的这位是2006年毕业的校友,带着他的思想,他的创造,他的青春回忆和年轻气盛的幽默与自信,来与我们进行了一场心和心的交流。

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他讲起他和他的老师以及他和音乐相伴的那些日子。他能遇到那些尊重他的爱好,对他因材施教的老师,真是他最大的幸运。他讲起高三备考,临近圣诞节,作为班长的他瞒着老师、门卫将电子钢琴运到教室,组织同学们搞圣诞音乐会。结果,“阅历丰富”的班主任从后门溜进教室,还笑吟吟地听他弹奏。他想停下时,老师却示意他继续。其实很多时候,压力与担忧并不能让人达到目标,反而在紧张学习之余,能从自己的爱好中寻得慰藉,从老师家长处求得鼓励,才能激发人更大的潜力。我想正是老师的鼓励、尊重,他自身的乐观、自信才造就了如今的他。正如他自己在PPT中讲述的,“暂时的不理想并不会决定你以后的路”,我们也会做到像他一样,稳步前行,乐而无悔。

(作者:高一22  唐一伟)

 

 

听王希翀学长“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有感

 

华师一大名鼎鼎的校友不胜枚举,但像王希翀学长这样才华横溢而年轻有为的确实少见。怀着敬意与好奇,我通过王希翀学长声情并茂的演讲走进了他的青春,品味他的奋斗生涯。说起在华师一的那些年,学长动情地感谢了恩师,表示没有他们,便没有今天的自己,是他们给了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使自己能在繁重的学习中保持对音乐一如既往的热爱。这也使得他在进入大学经济学院后,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架电钢琴。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他有了自己的荧幕配乐处女作——《康定的诗》。与偶像同台,出版自己的书,创造自己的艺术融合,王希翀学长在音乐与文学的道路上一路欢歌,才有了今日这个“超自信的王希翀”。

学长的道路相较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顺利,但他今日的成就也离不开他自己的辛勤耕耘。在繁重的课业面前,在懒散的学习环境面前,他对于音乐与文学的热爱始终如一,正是不放过每一个机会,不放弃每一次尝试,学长才像诗歌一样活着,像音乐一样存在。

(作者:高一22  黄变萱)

 

听完王希翀学长的分享,我感觉眼前的道路明晰了不少,王希翀学长说得很对,暂时的不理想并不决定我们以后的路。现在的失意,不得意又能如何?人必有所长,总能绽放光彩。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的路铺设砖瓦,人的梦想,不会被埋没。

接着,王希翀学长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而丰富的故事分享,令人不禁感叹:啊!多么有趣的学习生活。人固然需要不断工作,但进取时,休息也必不可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是精神的放松与享受,更是格调的提升与超越,一味地厌学不被提倡,也不是华师一人的行事风格。抽出时间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是一种超脱与明悟。

王希翀学长给我们带来的第三点是创新的精神与勇气。全国第一位音乐文学作家,今天果然使我们大开眼界。将阅读与音乐结合,无疑是在向电影艺术靠拢,理论上可集两家之长——电影的渲染力,文学的思考性。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又将是何等费神与麻烦?然而,王希翀学长仍敢于做这一领域第一人,虽然成果尚未成熟,但这份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要谈到的是一颗感恩的心,王希翀学长虽已取得一定成就,在国内也算是小有名气,但他依旧不忘母校。十几年前的一切仍历历在目,温暖人心,这份知恩图报的心是道德的风尚与标杆。

(作者:高一22  邓宇帆)

 

 

不理想中的自信

 

“你眼前的不理想,挡不住你的未来。”

此次校友讲坛,我的收益颇丰。王希翀校友用他曾经不一样的故事,与我们分享着同样的感受。他讲到他曾小测验失利,曾因文风的问题受到老师的提醒,而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由此他说道:不要因眼前的失败而丧失斗志。后来,他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了自己的创作才能、音乐才能,在高考也获得了作文的高分,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人生何不是如此?每一次不理想都是青春的一场雨,雨后的我们更自信,更美丽。因为失败是一种落空,落空给我们激情去燃烧,给我们汗水去挥洒。如同他演讲的主题——“奋斗的青春更美丽”一样,奋斗让我们更加完整地面对自己,面对那些理想的,也有那些不理想的。

而在那些不理想面前,自信让我们微笑以对,奋斗使我们一往直前。

(作者:高一22  于明轶)

 

 

种下种子,只待花开

 

 你说,你是在老师不断的“怂恿”下,开始写历史散文,并取得了高考的高分;你说,你是在地理老师的因材施教下,发掘了自己的潜能,收获了全国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你说,在圣诞音乐会上,是老班主任的一个手势,让你勇敢地在音乐之路上前行;你还说……

你把老师的教诲,学校的培养看成外界的因素,而在我看来,这正是你成长路上或有心或无意种下的一粒粒种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积攒够足够破土的力量,去拥抱自然——听花开花落,看云卷去舒,于无心之时,花自盛开,芳香自满人间。

2018 /

05-17

所属分类:

相关资讯—

Baidu
map